2.胃腸道反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上腹脹滿?腹痛?胃灼熱感?口中金屬味?黃疸?肝功能損害等。
3.皮膚反應:皮膚過敏如瘙癢?紅斑?蕁麻疹?丘疹?光過敏等。
4.血液系統(tǒng):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癥?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5.其他反應:關節(jié)痛?肌肉痛?血管炎?甲狀腺功能低下?頭暈?乏力?疲倦?體重減輕等。
1.腎臟疾病或者腎功能不全(男性:血清肌酐≥1.5mg/dl;女性:血清肌酐≥1.4mg/dl?;蚣◆宄十惓?,由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敗血癥引起的腎功能不全。
2.需藥物治療的充血性心衰。
3.對二甲雙胍或格列本脲過敏者。
4.急慢性代謝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性的酮癥酸中毒。
5.靜脈腎盂造影或動脈造影前、重大手術以及臨床有低血壓和缺氧情況。
6.Ι型糖尿病患者。
2.服藥期間患者應經(jīng)常檢查腎功能、肝功能、血糖,并進行眼科檢查等,鹽酸二甲雙胍主要經(jīng)腎臟排出,鹽酸二甲雙胍積聚和乳酸酸中毒的危險性隨著腎功能損害的程度而增。
3.慎用影響腎功能或二甲雙胍消除的藥物。
4.避免過量飲酒。
5.肝功能不全者不宜用。
6.適量補充體內(nèi)VitB12。
7.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期間發(fā)現(xiàn)一些臨床疾病(特別是迷走神經(jīng)疾?。⒓礄z查是否是酮癥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此時應評估血漿電解質酮類,血糖水平是否正常,若出現(xiàn)血漿pH值下降或血中乳酸鹽、丙酮酸鹽和二甲雙胍水平升高,立即停止服用,并采用其它手段進行糾正。
2.某些蛋白質抑制劑(如水楊酸鹽、橫酰胺類氯霉素、丙橫舒等)對二甲雙胍影響較小,而磺酰脲類與血清中蛋白結合率高,比二甲雙胍更易于這些藥發(fā)生相互作用。
3.非甾體抗炎藥、其他強蛋白抑制劑、水楊酸類、磺酰脲類可增強磺酰脲類的降血糖作用。
4.二甲雙胍和速尿可相互影響對方的藥動學參數(shù)。
5.呋喃苯胺酸和二甲雙胍可相互升高Cmax,Auc對腎臟清除率影響不明顯。
6.硝苯地平可增強二甲雙胍的吸收,二甲雙胍對硝苯地平的影響較小。
7.阿米洛利、地高辛、嗎啡、普魯卡因胺、奎尼丁、奎尼、雷尼替丁,三胺苯喋啶、TMP、萬古霉素因競爭腎小管轉換系統(tǒng)而增強二甲雙胍的藥理作用。
8.口服西咪替丁可使二甲雙胍血漿濃度和峰值及整個血藥濃度都增加60%,血漿和全血AUC增加40%,單劑量的消除相半衰期沒有變化。病人服用從近曲小管分泌的陽離子藥物時,應密切監(jiān)測并調(diào)整本品的劑量。
1.鹽酸二甲雙胍可減少肝糖元的產(chǎn)生,降低腸對糖的吸收,并且可通過增加外周糖的攝取和利用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格列本脲為磺酰脲類降糖藥,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產(chǎn)生降血糖作用。
2.遺傳毒性:格列本脲、二甲雙胍致突變試驗結果為陰性。
3.生殖毒性:
(1)大鼠服用格列本脲300mg/kg/天(以mg/m2計,約為人最大日推薦劑量的150倍),或服用二甲雙胍600mg/kg/天(以mg/m2計,相當于人每天最大推薦劑量2000mg的3倍),未發(fā)現(xiàn)有致畸作用。
(2)最近一項研究表明,胎兒先天性不正常與孕婦孕期血糖異常有關,因此建議盡可能使用胰島素使孕婦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3)盡管尚不知道格列本脲是否在人乳中排泄,許多磺酰脲類藥物已知是在人乳中排泄的,哺乳期大鼠的研究結果顯示,鹽酸二甲雙胍可分泌入乳汁,并可達到在血漿的水平。
4.致癌性:
(1)大鼠連續(xù)給予格列本脲18個月,劑量達300mg/kg/天,未見致癌性,小鼠連續(xù)給予2年也未見致癌性。
(2)二甲雙胍給大鼠104周,小鼠91周,劑量分別為900mg/kg/天(以mg/m2計,均相當于人每天最大推薦劑量2000mg的4倍)的致癌試驗,未發(fā)現(xiàn)致癌性,900mg/kg/天組的雌性大鼠有良性間質性子宮息肉增加的現(xiàn)象。
2.口服單方格列本脲后,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為3.2±0.6小時,蛋白結合率為95%,在肝臟內(nèi)代謝,主要代謝產(chǎn)物是4-反-羥基衍生物,代謝產(chǎn)物幾乎無降糖活性,通過膽汁和尿各排出50%,消除半衰期為7.85±2.97小時。
3.單劑量口服本品分別與單獨使用格列本脲片和鹽酸二甲雙胍片的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相近。